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小正书籍简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夏小正书籍简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夏小正》一书主要介绍什么内容?
《夏小正》一书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系统的一部物候书。它有不少的历法、物候知识,反映了夏代或夏商之间的实际情况与认识水平,但其最后成书晚于商代。全书不到400字,内容却相当丰富。
端牛节的由来资料?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俊字的典故?
俊”是会意兼形声字。小篆从人,从夋(高大),夋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俊”。
《说文·人部》:“俊,材千人也。从人,夋声。”(俊,才智超过千人。从人,夋声。)
“俊”的本义为才智过人、杰出。如杜牧《题乌江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引申指容貌美丽。如“俊俏”、“俊美”
俊
儁
jùn
【名】
(形声。从人,雋(jùn)声。本义:才智超群的人)
同本义〖elite〗
俊,材千人也。——《说文》
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万人者曰英。——《春秋繁露·爵国》
德万人者谓之俊。——《鹖冠子·能天》
俊士。——《礼记·王制》
中国谁最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
《夏小正》记载夏初的历法,是中国现知最早的一部历法。
《夏小正》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录农事的历书,收录于西汉戴德汇编《大戴礼记》第47篇。在《隋书·经籍志》首次出现《夏小正》单行本。
本历书可窥见先秦中原农业发展水平,保存了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知识。《夏小正》撰者无考。一般认为成书时间为战国时期、两汉之间。
《史记‧夏本纪》载:“太史公曰: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有人据此认为是孔子及其门生收录整理出源于中国夏朝的农事历法知识。
《夏小正》可否作为夏代存在的证据?
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
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垂、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於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
《竹书》:“三十二年,帝命夏后总师,遂陟方岳。”
此处,“陟”是离开,向高处走的意思,“方”是“上路”,“岳”是山头,显然是指舜帝寻找新栖息地。
这里“夏后”就是夏皇后女英,而不是禹,夏后氏。尧舜禹同是夏。《夏小正》证明了这一点。
《夏小正》成书于时,难以确定。但《夏小正》只描述了十个月,应为十月太阳历。
问题是,《史记》记载的夏历、殷历、周历,都是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区别是,一年之始的正月不同,周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一月。
《诗经七月》,只有一至十,十个数。其中,一至三,为“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五至十,为“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唯四,既有“四之日”又有“四月”。
译者先入为主,“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解作夏历“十一月的日子,十二月的日子,正月的日子,二月的日子”。但无法解释“四之日”与“四月”。
并且,周朝历法,为什么要用夏朝历法解释呢?
《诗经七月》,“十月纳禾稼”,“曰为改岁”。即十月一过,又是一年。
年,说文解字,谷孰也。即,谷熟为一年。十月纳禾稼,证明《诗经七月》描述的是十月太阳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小正书籍简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小正书籍简介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