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李世民兰亭序书籍推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李世民兰亭序书籍推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兰亭序不同版本?
《兰亭序》最为著名的版本当然是冯承素摹本,也即是我们最常称道的“神龙本”,这是李世民在派萧翼骗得《兰亭序》之后命冯承素火速钩摹的,虽然是钩摹本,但是其精美程度更是被评为“下真迹一等”。
还有虞世南临本,褚遂良临摹本,
永乐大典和兰亭序哪个重要?
朱棣在修纂这本永乐大典的时候,最开始把任务安排给了解缙,解缙虽然是个大才子,但是对于一些事情也不放在心上,只是认为让我修书我就修书呗,随随便便地去写了一些。写完之后,朱棣却龙颜大怒,甚至***地教训了解缙一顿,直到这个时候整个朝堂才明白,朱棣要动真格的了。
而朱棣动的这个真格的就是要修一本古今中外都没有见过的奇书,甚至朱棣把修建这本书的最终目的定格在了彰显国威,造福万代的点上,所以自此开始永乐大典就成为了经史子集百家之书,天文地质阴阳医普僧道技艺等等等等,都在这本书籍里面。
但是唯一可惜的是,永乐大典正本在哪至今无人知道,而永乐大典的副本却历经历史的磨难,大多数毁于战乱和火灾,当然也有一部分被他人窃走,目前世界上仅存800余卷,并且散落在世界各地。
对于熟悉文学领域或者在文学领域所造诣的小伙伴,自然能够知道永乐大典背后的意义,而这一部分意义远非多少钱能够弥补的。
兰亭集序
估计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的小伙伴都读过这首诗词,甚至还能够有些人把它背下来,但是兰亭序消失了,至于消失在哪里不得而知,有人说兰亭序和李世民合葬在了一起,在昭陵。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五代十国的时候,有人把唐太宗的昭陵打开了,而把唐太宗的昭陵打开之后,里面的每一本书都搜罗了一下,就是找不到兰亭序,时至今日兰亭序也不知道被藏在哪里了。
两者相比轻了一些,但依然是国之瑰宝。
李世民让谁摹兰亭序?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的趣闻逸事。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7代孙智永。智永少年出家,酷爱书法,死前他将 《兰亭集序》传给***辨才和尚。辨才和尚对书法也很有研究,他知道 《兰亭集序》的价值,将它视为珍宝,藏在他卧室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内。 唐太宗李世民喜爱书法,尤爱王羲之的字。他听说王羲之的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在辨才和尚那里,便多次派人去索取,可辨才和尚始终推说不知真迹下落。李世民看硬要不成,便改为智取。他派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模样,去与辨才接近,寻机取得 《兰亭集序》。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和辨才和尚谈得很投机。待两人关系密切之后,萧翼故意拿出几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给辨才和尚欣赏。辨才看后,不以为然地说:"真倒是真的,但不是好的,我有一本真迹倒不差。"萧翼追问是什么帖子,辨才神秘地告诉他是 《兰亭集序》真迹。萧翼故作不信,说此帖已失踪。辨才从屋梁上取下真迹给萧翼观看,萧翼一看,果真是 《兰亭集序》真迹,随即将其纳人袖中,同时向辨才出示了唐太宗的有关 "诏书"。辨才此时方知上当。 辨才失去真迹,非常难过,不久便积郁成疾,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此后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一些摹本。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最富有***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也有人认为兰亭之会是讨论军事的秘密会议,是以书法之名掩人口目。无论如何,其书法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李世民兰亭序书籍推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李世民兰亭序书籍推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