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籍最广泛的装帧类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书籍最广泛的装帧类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书籍装帧分类?
书籍装帧形式分为中式和西式两类。
中式包括 ①简策装、②卷轴装、③旋风装、④经折装、⑤蝴蝶装、⑥包背装和⑦线装;
这里说一说中式的书籍装帧形式:
1、简策装。竹简约起源于西周后期,一直延用到公元4世纪。竹简是纸发明前最具代表性的书籍形制。它可以根据文章的长短,任意确定简数,一简书字一行,最后用上下两道绳编串起来,卷捆后保存,还有苇编和丝编两种,考究者用织物缝袋装入。竹简除以竹制成外,也有用木者称木简。与竹简并行的还有木牍,制成长方形木片,用于书写短文。
书的包装有几种?
图书的装订样式大致分为精装、平装、线装、骑马订装和散页装这几种。
图书的装订式样则是用各种装帧材料和装订工艺呈现出来的外观形态。在对图书进行装帧设计时,首先要做的就是选择使用哪种装订样式,然后再根据图书的诉求特点来确定订书的方式。
精装图书的特点,就在于封面通常质地比较硬,表面装帧讲究、耐用,不易磨损。精装书对保护书心的作用较强,封面应略大于书心。
平装书也叫简装书,通常***用较为牢固、厚实的软质纸制作而成。据专业写书出书机构心灵盛景公司负责人介绍,平装书因其印制相对简单、费用相对低廉,是绝大多数用户的首选。平装可分为普通平装与勒口平装两种。
线装书就是将均依中缝对折的若干书页和面封、底封叠合后,在右侧适当宽度处用线穿订起来的装订样式。因这种形态是从不用线订的卷轴装、经折装、龙鳞装、包背装、蝴蝶装等形态发展而来的,故称“线装”。此样式主要用于古籍类书。
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有哪几种方法?我国古代?
我国古代书籍装帧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卷轴装:用一根木棒或竹竿作为轴心,将书卷束起来,是纸本书最早的形式,直接承接了帛书的形制。通行于东汉到唐代。
梵夹装:古藏文书籍的主要装帧形式。将写好文字内容的贝叶或长方形纸页按顺序摞好,上下各用一块板夹住,再打洞系绳。
经折装:将书页按顺序粘接后,按一定的尺寸左右反复折叠,再粘贴书衣。由于唐代佛经、道经长期使用这种形式,因此人们将其称为经折装。
旋风装:将书页有字的页面对折,折边朝右形成书背,然后把折边逐页粘连在一起,再用一张书皮包裹书背。亦称“旋风叶”、“龙鳞装”。
蝴蝶装:将写、印好的书页有字的页面对折,折边朝右,形成书背,然后把折边逐页粘连在一起,再用一张书皮包裹书背。
包背装:将书页以无字的一面对折,折边朝左,余幅朝右形成书脊,加装书皮,然后用线把书页连同书皮一起装订成册,订线露在外面。
以上是部分古代书籍的装帧形式,仅供参考。希望以上信息能对您了解古代书籍装帧有所帮助。
我国古代的书籍是怎样装帧的?
“装”,原意为“裹”,后引申为“装治”、“装束”,用作保护,兼及装饰。将纸以蘗木等染成***,称作“潢”,取其防蠹蛀蚀,与“装”作用相似。“装潢”一词,在魏晋南北朝时,已是通用之语,是古人保存及维护纸本书籍的重要方法之一。公元一世纪末,纤维纸成为书写绘画的主要载体以前,“书”除着于“竹简”与“木牍”外,亦与“画”同,载于“帛”,是以早期书籍和绘画的装潢方式区别不大,多以卷轴、折迭形式为主。随着纸成为书写的主要载体,书籍外观开始产生变化,“黏页”、“缝缋”、“旋风”、“梵夹”等方便阅读的装裱形式应运而生。公元九世纪,当方版雕刻印书技术成熟使用时,折迭册叶,装订成书,已成为书籍装潢主要方式,自此,“书”与“画”的外观逐渐分途。宋元两代常用的“蝴蝶装”、明朝宫廷流行的“包背装”,以及清代盛行的“线装”,都是在册叶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有清一代,“穿线订书”既经济且耐用,遂逐渐成为书籍最普遍装帧形式,虽然沿用至今,但相对于“洋装书”,今日的“线装书”已成为古籍的代称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籍最广泛的装帧类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籍最广泛的装帧类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