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籍与历史对话读后感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书籍与历史对话读后感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齐桓晋文之事读后感209字
齐桓公和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两位霸主。他们以仁义治国,以礼服人,以德服人,使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
他们开创了春秋霸业的新时代,为后世树立了榜样。
齐桓公任用贤能,不拘一格,使齐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强国,并称霸中原。
晋文公励精图治,任用贤能,使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二强国,与齐国争霸中原。
齐桓公和晋文公的霸业,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臣未之闻也”
这是孟子离实现自己政治抱负最近的一次。也是我们所知道故事的开始。
为什么说是最近的一次,孟子游说不是赢了吗?如果不是孟子取得了成功,那这一次会谈的赢家到底是谁呢?
千年来文人墨客评判孟子是胜利者。但事情的后续发展却实不尽孟子的意思:
齐宣王进一步败坏军纪,掠夺民财,导致了燕国人的叛乱:孟子滞留在稷下学宫,到老也没有再次游说。
《齐桓晋文之事》记录了孟子与齐宣王的一次谈话。齐国在宣王之父威王时,曾经两次打败魏军,宣王时又破燕国的国都,雄踞东方,威震诸侯。
这时的齐宣王踌躇满志,怀有以战称霸、君临天下之愿景。当孟子来到齐国,他就要孟子支持和帮助他追求霸业,而孟子则利用这一机会,比较完整地阐述了行仁政而王天下的道理。
清人曾国藩评价《齐桓晋文之事》是“辨王霸之方,明治道之要”。
齐桓公能屈能伸,不患一时之得失。当初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天下时,管仲竟然用箭射中了公子小白的衣带钩,公子小白危在旦夕,不得不装死逃脱。倘若公子小白不放低身段,何以保全自己?一时的困顿从不会成为强者的绊脚石,只有弱者才会败下阵来。说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想起那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苦心人,终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凭借自己长远的目光于坚不可摧的意志,完成了自己的志向。古往今来,多少有志之士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们是这最好的时代的直接受益者,我们应以坚定的毅力,敏锐的眼力去成就属于我们的未来。
齐桓公任人唯贤,不计较个人之过节。管仲曾以箭指公,***纳百川,以天下为己任,重用管仲,助己成就霸业。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这是怎样的包容?尚不言管仲曾是齐桓公成王的最大障碍,光是让齐桓公装死以保命颜面尽失,就足以被处以极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同学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甚至于绝交的地步呢?宽容,是人性中不可多得的美好。唯有宽容能化干戈为玉帛,化嚣张跋扈为心平气和。宋江为什么能成为梁山泊的寨主?因为他性平和,待人和善。众人皆愿为其一死。单打独斗的人难以成为最后的赢家,只有那些以徳服人,以水载舟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齐桓公善纳良谏,以广开言路成千秋大业。鲍叔谏曰成霸业非管仲不可,齐桓公便委之以重任,成一段佳话。古时善于***纳良言的君王无不开启本朝之盛世,只听谗言滥杀谏官的人主多暴虐无度。我们不是君王,但也可以集思广益,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讨论小组的目的正在于此。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理性地看待他人的观点,汲众人之所长以补己之疏漏,何乐而不为?
我们是新时代的新青年,时代给我们广阔的发展空间,时代不乏提拔才俊的鲍叔,不缺运筹帷幄的管仲,时代需要的,是具有崇高人格精神的齐桓公。唯有齐桓公般的青年人,才能在时代洪流中寻得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价值。
千秋霸主齐桓公那不朽的人格魅力越过千年的历史,来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以启迪与思考。最后请容许我高喊一声“君风之所存,霸业之所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籍与历史对话读后感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籍与历史对话读后感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